BLACK★Jack-in-the-bo

食堂,吃饭,和杂七杂八

有时候真怀念高中的食堂。硕大的食堂熙熙攘攘——在被大校服包裹的,有纤瘦的身躯的高中生的我们看来,已经是相当大的地方了,即使现在也是,毕竟高中食堂可是跑一圈都没有问题的。
    那时候头顶是吊起的电视,开一次可谓是高中史上的大事,急匆匆地从楼梯跑上女生食堂——这楼梯口有时候还要看好,毕竟时而这个口开,另一个不开。还要看看远近,是离卖米线的口近,离洗手台近,还是离卖炒菜的窗口近,抑或是你想直接去食堂,那便可不走写着【一食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惟念物力恒艰】的正大门口,可以走一侧的小门;如果想在小卖部买东西——那还是要好好走正门。
     小卖部里的东西也是换了又换,小面包,抹茶蛋糕,袋装可吸果汁,火腿肠,寿司,拉丝小蛋糕(曾经被我误认为拉丝是长了霉菌扔掉)还有橙子,香蕉,苹果,各种果汁饮料罐头,各种日用品,还有后面单独的房间放了油米面……曼妥思的条装糖果——这可谓是学校的地下通用货币,无论是庆祝考试大捷还是生日庆贺,大可买上几条青提葡萄柠檬或者苏打和混合水果给对方,上课打瞌睡也有办法,买上黑色包装白色抛光糖的什么“劲爽”味道,早读困了,上课困了——自己不忍心,就让别人塞进嘴里,顿时鼻子冒气,两腮冰凉,脑子不说清醒,也得是瞪大了眼睛……
好了,从小卖部买两三袋酸奶是我夏天的日常,从一楼的男生食堂粗略扫一眼,看看平时难得一见的男同志们——男生食堂总是有女生食堂没有的东西,比如冬天的小瓦罐,九块钱一片腌豆腐,一碟海带,两个饼,一个小瓦罐,有时候是冬瓜排骨有时候是冬瓜鸭肉,据说师哥那时候还有过羊肉的小瓦罐,可惜不仅羊肉的没吃到,连鸭肉和排骨吃的次数也屈指可数。
    高一的肉夹馍印象深刻,肥瘦相间,酱香四溢,油而不腻,最激动的时候可是在终于排队到自己,看着阿姨用小勺舀起一个小山峰,两三次之后包到纸袋里递给自己,深棕有点黑的肉酱配上白色的柔软馍片,汤汁溢在白膜上,一口咬下去又柔嫩又多汁,咸香甜的味道在味蕾交缠,在齿间或细嚼慢咽或大口咬下,酥嫩的瘦肉和恰到好处装点的小块果冻似的肥肉富有弹性又巧妙地在口中跃动,最后一口咽下去,几口就解决掉一个。因为那时还能外带,可谓是晚自习前快速易食用的快餐,可惜之后就没有了,大概是因为太多人用纸袋带到教室吃。
      至于油泼面可谓令人又爱又恨,酸辣土豆丝,鸡肉蘑菇,炸酱,都可以放。我最喜欢混合放鸡肉蘑菇和土豆丝,红红的面汤漂在上面,哪怕我怕辣也要顶着舌头被烧着的感觉喝一口汤,然后再大口大口地喝起酸奶。土豆丝咬起来脆又甜,不会叫人觉得腻。坏处是油太多,面条又煮的太急太硬,要么油会溅到衣服上,要么是面条咬了一半发现有生的,据说有一段时间有细面条,可直到毕业我也没有福气吃到。这面条也是被人有爱有恨,拼车的学长周文瑞说:“我刚来的时候这里排了长队……简直不能想象怎么会有人愿意吃这么难吃的面条。”
      食堂的菜品在高三之后更迭了不少,想尝试新菜品却没有时间了。
最喜欢从教室一路走来聊天打闹的时候,没有手机,没有外界的媒体,有的是每天上课老师说的知识点编成的梗,同学之间的笑料,嘻嘻哈哈,一直走到食堂,转着圈跑着买完饭之后,就坐下来扯皮,虽然每次我只扒拉几口就吃不下去——满肚子都是水和酸奶饮料之类。
      到了大学,要么大家各自有想吃的东西,各奔东西,只好独自默默地吃饭;要么虽然都在一起吃饭却各自在看手机,眼前只有一方屏幕,却不和面前的人交谈。
      我真的不甚明白,为什么断定身边的人不了解自己的感受,为什么总只有远处才温暖,和眼前人的交流我相信并不妨碍和其他朋友的联系,保留一份仪式感和珍重也并不代表我们要扔掉手机,抛下现代生活去过古人的日子,只是希望在所有一切都更加方便的同时,仍能保留住心中那一揽明镜,一份宁静。
       舍友说自己害羞,从来不在人群面前吃饭,因为觉得所有人都在看她,高中的早饭是带饭去学校,午饭和晚饭回家吃,从来没有过和别人一起吃饭的时候,原因是——太无聊了,不能看视频也没法听歌,和别人一起吃饭没有意思,而且还紧张。
     于是她带回宿舍吃了。无奈,这么想着我默默找了一个角落坐下,插上耳机开始听广播。
真怀念高中的食堂,那种人声鼎沸,热热闹闹的感觉。虽然各种声音乱七八糟,但却是真真切切地在交流,大家都注意的是眼前的人,是真实存在的人,手机屏幕拉近了和远方的距离,却也阻隔了和身边人的亲近,也怠慢了那颗去远方的心。
    大概每个人都有一边不经心地回应旁人,一边认认真真回复消息或者刷其他消息的经历。
    我常常在大家都感到无聊,掏出手机的时候这样想,在没有智能手机的年代,大家现在会在干什么呢?
     我开始想念姥爷家姨妈们的唠嗑,我和表哥表姐的闲扯,想念饭桌上和爷爷奶奶痛痛快快地谈天说地,从历史聊到文学,聊到爷爷写书的梦;想念那时候没法通话视频,于是录下来的每一次视频都要认认真真反反复复看好几遍,一方顶小的屏幕,像极了安房直子故事中那个用染了蓝色颜料的食指和拇指拼成窗户的小狐狸——从那窗户里能够看到想念的人,小狐狸看到了自己有雪白皮毛的妈妈,而我的妈妈从那一方小屏幕里看到了离去多年的姥姥,看到了多年前老太太们打扑克时的音容笑貌,虽年代早已久远,画面有些模糊,却像宝石般珍贵。
      想念带现金出行的日子;想念有什么事情打电话的年代;想念没有事情可干的无聊时刻自觉地拿起一本书;想念没有那些乱七八糟通知全发在手机上要一遍遍看的年代;想念单机游戏也玩得很开心的时候;想念没有智能手机我们也过得不差的年代。
      我真的从来,从来没有嫌弃或者想逆时代的潮流,智能手机的用处当然多得我们难以想象,只是它在拯救了孤独的同时,总也让一些孤独的人更陷入自己沉默的网中;表情包和动图缓解尴尬的同时,却使得我们在面对面交流时找不出恰当的词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网上的快餐式阅读越来越多,网购的书籍越来越便宜,名著经典已不为人知,那些每天都在出版的新读物才是热门抢手;许多青少年张开羽翼未丰的翅膀,跌跌撞撞跟进网络的行军,这位专家说一句什么对,那位大V说一句有错误,评论争吵得不可开交,新闻发声又亮观点,过少的阅读在我看来——还是难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独立,是指的能够有能力自己做出判断,思考,是一种利于自我反思改进的行为,这最终得出的观点都在心里,不一定说出来,也没有对错之分,是的,空想也想不出实物,人们会说,说他没用,那么还稍微有一点的用处便是,不至于东听一句西听一句都揽过来,却自己脑子空空,自己毫无想法,只是被各种言论牵扯的傀儡。虽然我也没有读多少,还难以形成自己稳固而独到的观点,只是至少不会再像从前,因为一个字自我怀疑,因为半句话自我唾弃。

    那些个app仿佛在张嘴说:孤独的人啊,看我吧,我就是你的一剂良药。
于是我们有虚拟人物的陪伴,有声光色俱全的世界,于是不再留以温暖的怀抱——甚至更添几分自私“别烦我我玩游戏呢”或者“你等等我看完这集”看起来大家都很享受,可能的确享受,可能只是玩完就抛弃,很简单,因为不仅满足了自己的兴奋点,成就感,还不需要负任何责任,用完即走,不需要共情,不需要面对人,人们总说“人太复杂了所以不愿意和他们打交道”只是我总觉得似乎不是完全因为这样……曾经有个莫名其妙的论题叫游戏和xx人哪个更重要,怎么说呢,其实好不好玩这个每个人感受不同,只是重不重要这个,我不怕后面这个词语添加的是什么样的人物,只是怕会有许多人真的只为了虚拟就完全置现实于不顾,希望不是所有事情的导向都以“好玩”为重点,能吸引人们眼球的办法太多了,真正沉下心做事的时候太少了,我也是这样,潜心做事的人正因自己的手头忙事陶醉,无暇去太过在意网络声音如何,而那些孤独的人们还是孤独,只不过要么麻木了,要么孤独得舒服点。
     大概平民“陪客”这职业有时候是需要的,陪吃饭,陪坐车,陪看电影,陪闲聊……只是如果沟通都要用钱买……那大概交流以后都要成为奢侈品,除非有这样的人碰面——
“知道吗,我感觉根本没有地方说话,没有人听我说话……我想雇一个听我说话的人”
“真的吗?天哪!我正愁没人和我说话呢,想找一个陪聊”
“好啊!那我给你讲话吧,薪金我也不要了”
“太巧了!那么我也一样。”
当然,如果最后没什么可说了,高高兴兴分别,再找下一个聊天者,再重复一遍和上一个人说过的,但这次的新人没听过的话,再收获一次兴奋感和满足感也完全没问题——是了,毕竟我常这么干。

乱七八糟说了一堆,也没什么主旨,就这样吧

评论

热度(8)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